联系我们

武汉要账公司

湖北省武汉市全区域

武汉催账公司 武汉要账公司 武汉讨债公司

特色发展 秋后喜算丰收账

发布时间:2022-07-21

天山南北各族群众辛苦一年,特色种植有哪些成果?发展养殖业效果如何?触网销售进展怎样?创业创新带来什么变化?让我们连线各地融媒体中心,和乡亲们一起算算丰收账。

细耕作 取得好效益

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蒋晓俊 张军森

特色发展 秋后喜算丰收账

10月27日一大早,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族乡吾斯塘博依村村民王金付和村干部一起,来到自己的试验田查看即将收获的洋葱,商量销售的事。

2020年,种地“老把式”王金付精心耕作,成功推广种植了千亩吊干杏和洋葱。谈起洋葱种植,王金付颇有心得:“经过两年的试种,我们找到了最适合本地生长的红色洋葱品种,产量高,效益好。”

2018年,王金付带领9名村民成立西域金果绿色有机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,创建500亩吊干杏试验田,推广林果种植和蔬菜栽培新技术。如今,21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,吊干杏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,亩均收益5000元以上。

吊干杏的成功种植并没有让王金付停下脚步,他又锁定无公害洋葱的种植。2019年开始,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优势,王金付开辟出5亩地探索高山洋葱种植技术。

王金付说:“过去我种过的农作物品种比较多,感觉还得在优选适合本地的作物品种上下功夫,在技术上要有独到之处,而且一定要精耕细作才能增收,不用心根本行不通。”

洋葱属耐寒、适应性广的蔬菜。王金付根据当地自然条件、土壤特性,结合山区果蔬种植经验,选育出“秦紫圣”“秦红宝”两个品种,采用了温室培育、移栽种植、无公害地膜覆盖栽培等技术。在他的钻研下,洋葱试种颇为顺利。2020年,王金付种植的150亩洋葱喜获丰收,亩产8吨左右。

王金付说:“按目前的市场行情,一亩洋葱毛收入可达9000元,纯利润有5000元。下一步,我要动员更多村民参与进来,技术由我们指导,收购由合作社负责对接,让村民种植无忧、多赚钱。”

勤养殖 圆了致富梦

博州融媒体中心 赵震东

10月29日一大早,刚给牛喂完草料的温泉县哈日布呼镇埃勒木图村村民伊力那洪·居马洪,一边打扫圈舍,一边观察快要生产的6头母牛。想到前段时间才卖掉几头牛,眼下圈里又将增加几头牛犊,他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。

这段时间,伊力那洪养牛致富的故事传遍十里八村。

时光倒回到2014年。那时,没有技术的伊力那洪满怀希望去打工却空手而归,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他嗜酒成性。“喝醉时我睡过马路、打过架、骂过街。”伊力那洪回忆道。

2014年,伊力那洪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为帮助伊力那洪摆脱贫困,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党委宣传部驻埃勒木图村“访惠聚”工作队给他做思想工作,通过宣讲国家精准扶贫政策、致富带头人“现身说法”等方式,让伊力那洪重拾生活的信心。

2015年,工作队为伊力那洪申请了10只扶贫羊,这让他信心倍增,下定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来。在伊力那洪的精心饲养下,两年后他家的羊扩繁到20只。

“3年前,我了解到肉牛市场大、前景广,决定小畜换大畜,将20只羊换成了2头牛。”伊力那洪说。由于第一次尝试养牛,伊力那洪遇到了不少养殖难题,但是他并不气馁,积极参加村里举办的农牧民夜校养殖培训班,学习养殖技术;向养牛大户请教。从配料、育种到疾病预防,伊力那洪不断摸索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经过精心饲养,伊力那洪的养牛事业渐渐有了起色。如今,伊力那洪家有15头牛,成了村里响当当的养牛大户。2019年,他家收入达10万元。

“2020年收入要超过20万元,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,让我圆了脱贫梦。2020年我新建了牛圈,打算扩大养殖规模,争取把养牛业做精做强。”说起未来的打算,伊力那洪信心满满。

开网店 干起“新农活”

巴音郭楞日报融媒体中心 李伶

这几天,刘可一直在了解尉犁县罗布羊的出栏情况,为几天后的收购做准备。

“尉犁羊肉品质好,很受内地消费者欢迎,这些天我的淘宝店和微信上都接了不少订单。”10月28日,在尉犁县达西电商产业园的尉犁汇福特产店内,刘可一边在电脑上回复淘宝网店顾客咨询的问题,一边忙着将罗布麻蜂蜜、红枣等产品进行封装打包,寄往内地。

2020年38岁的刘可家住尉犁县兴平镇,2015年之前,她是一名地道的农民,和丈夫打理着自家50亩棉花地。2016年,在尉犁县电子商务协会的扶持下,她拿起“新农具”——手机、笔记本电脑,干起“新农活”——开网店,帮助农户销售本地农副产品。

打开刘可的淘宝网店“汇福特产”,尉犁烤全羊、小油馕、香梨等特产被放在首页集中展示,网店经营4年来,刘可收获了3000多名忠实粉丝。

“经营网店时间灵活,不仅不耽误照顾家里的两个孩子,还可以帮助周围农户销售农产品,收入也比以前好很多。”刘可一脸自豪地说。

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尉犁县一些香梨种植户出现了销售难情况。刘可便拿着手机和三脚架来到果园,拍摄图片和视频,在微信朋友圈帮乡亲们售卖。短短60天时间,她便推动10余吨香梨销往内地,这让刘可看到了电商的巨大作用。

刘可算了一笔账:过去种棉花,从播种到采摘一年需要在地里忙活9个月时间,遇到收成好的年份,50亩地纯收入也就4万元左右。如今将土地流转出去,经营网店,平均每天都有几十个订单,生意好的时候要发几百单货,年收入突破了15万元。收入的大幅增长让她更坚定了当初的选择。

如何进一步运用电商平台帮乡亲们增收致富?刘可有打算。“我发现只要产品品质好,就不愁销路。我们打算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,确保卖出去的每一个农产品都能追根溯源,保证商品品质。”刘可说。

搞旅游 度假村火了

呼图壁县融媒体中心 程勇

“我们要在特色上下功夫,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度假休闲,还要多设几个体验区,增强度假村的吸引力。”10月29日,呼图壁县园户村镇三工湖村“90后”姑娘陈嘉慧和妈妈讨论着度假村的发展方向。

2018年,从外地求学归来的陈嘉慧接管了父母创办的清雅度假村,距离县城6公里的度假村此前由于经营不善,生意一直不温不火。

“生意不好是因为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。”陈嘉慧深有感触地说。

于是,陈嘉慧四处取经,去经营状况好的度假村参观学习。为能够让游客在度假村吃到特色菜品,陈嘉慧和厨师一起拜师学艺,创新推出系列农家菜品。

“这些年通过不断学习,我在经营管理方面收获了不少。”陈嘉慧说。

理清思路后的陈嘉慧开始对度假村进行规划,设立了特色养殖区、特色种植区、亲子互动区、特色林果蔬菜采摘区、特色民宿、民俗区、垂钓区、自助烧烤区等10个体验区,度假村服务不断升级。

陈嘉慧说,度假村的经营实际上就是一个“减”和“加”的过程。“减”就是降低成本,以前度假村食材大都是从其他地方购买,现在用度假村闲置下来的土地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,很多食材直接从地里走上餐桌,仅这一项每年就可以减少30万元开支;“加”就是增加度假村的推介力度,变被动等客上门为吸引顾客上门,利用各种机会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度假村,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。

经过不懈努力,清雅度假村的生意一天天好起来,目前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00万元左右。与此同时,陈嘉慧还吸纳了10名本村及外来务工人员就业。

附件: